除夕这天,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簇新的大红春联,在大红灯笼的照映下,年味就更浓了。贴春联这一传统由来已久, 王安石《元日》一诗中写道: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春联的起源。
桃符,据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所载,长六寸、宽三寸的桃木板,上书降鬼大神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的名字,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是两位至早的门神。
相传至早的春联源自宋代,后蜀主孟昶所作,这位多才的后蜀末代皇帝在后蜀的至后一个春节,将对联题在桃符木板上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寓意吉祥,对仗工整。
到了明代,贴春联的风俗开始流行起来,这要归功于开国皇帝朱元璋。传说朱元璋过年的爱好之一,就是挨家挨户开人家过年贴的对联,不仅看自己还爱写,“双手劈开生死路 ,一刀割断是非根。”这是他为一个不会写对联的屠夫写的,好吧,霸气侧漏,文采什么的就不提了。
景德镇以瓷为胜,许多业瓷的对联也是十分精彩的,小编摘了几联邀君共赏。“能工范土术,休笑数坛才。”“玉嵌金镶呈贵府,花明字显重官窑。”“雨过天青珐琅异质,水清沙白抟埴名工。”“巧夺天工物华天宝,制传妙技玉质金相。”“投入红炉身软化,选成碧玉质坚凝。”
诚德轩据春联传统,巧制《年味》系列茶具,以节市春联档为场景,表现浓浓年味,配以“毫端蕴锦绣,墨开报春梅”字样,表达贴春联祈福吉庆这一民间传统。